第三章:惊风黑云已遮月,施展抱负正当时。第五节:云顶明志
军营枯燥,闲来无事,陈镜心来邸拜见师伯庄光、师傅强华。
进来之后,见屋内端坐二人。庄光说道:“此二人乃刘演、刘秀,也是封察举昭来常安学习。我和邓禹在南阳白云观时与他们相识。”
陈镜心观二人。但见刘演八尺有余,气宇轩昂,正气凛然。再看那刘秀,面庞清秀,宽额细眉,透着丝丝灵气。
陈镜心问道:“听闻国师公也称刘秀。你们可是一家?”
刘演答道:“刘氏子孙众多,国师公乃高祖四弟刘交之后,我弟兄二人乃高祖四子文帝之后。”
张大顺呵呵一笑,打趣道:“真不愧是一家人,名字都一样。”
强华怒斥道:“就你话多。”
“师叔教训的是。”张大顺撇了撇嘴,不再言语。
庄光解释道:“这国师公本名刘歆,后改名为刘秀。”
叶惊涛不解:“父母之赐,岂可随意更改?”
庄光说道:“古之改名,已有先例。昔高祖刘邦名曰刘季。在其起事反秦后,才更名为刘邦。高祖开此先例,故世人改名,已不再避讳。”言罢,庄光招呼众人:“今国师公邀我等去云际山游玩,我们速速出发吧。”
“是。”众人简单收拾一番后,前往云际山。
云际山顶,一番寒暄后,国师公端详着众后辈,不禁感叹:“这些后辈,个个博学聪明,真乃后生可畏啊。朝内事务繁多,一年多来,我未尽地主之谊,实在惭愧。今特邀各位前来,共游云际山水。”
庄光感谢道:“国师公客气了。我等知道国师公繁忙,故未打扰。”
“你我皆是故友,谈何打扰。”国师公继续说道:“当初与庄尊者、强尊者研习道义,解读古人玄机,那时可谓逍遥如仙啊。”
强华说道:“国师公才学渊博,不仅精通《周易》,更能解读《连山易》、《归葬易》,我等佩服。”
国师公眼神一闪,呵呵笑道:“各位谬赞了。我前几日偶得一谶书(chèn shū预言之书),且与两位尊者及各后生研讨一番如何?”
谶书乃天机,得之可看江山百年。众人眼中一亮,急忙围观过来。
国师公拿出一帛书,上书“河图合谷篇”几个古旧大字,看起来有些年代了。
读到“帝刘之秀,九名之世,帝行德,刻封政”时,国师公看向刘秀,幽幽说道:“江山必有刘秀之尊位。你以后可要勤政爱民,治理好天下啊。”
“呵呵。”刘秀不以为然,道:“这天下叫刘秀之人,何止百千,怎会轮得到我呢。况我家境早已衰落,不忍饥挨饿就不错了。”
国师公微微一笑,道:“书曰‘天赐光华,木秀迎恩’。天地滋养万物,禾木吐穗感谢上天垂怜。我有感于此,易名刘秀。想不到误与谶书相应,恐不合天理。”
庄光急忙宽慰:“国师公何必多虑。这谶书晦涩难懂,也许并非此义,不必多虑了。况今新朝执掌天下,不宜多论江山更迭之事。”
国师公笑道:“此地并无他人,我多说了一些,还请各位莫怪。言多必失,多谢尊者教诲。”
众人闲聊一会后,国师公邀众人去山顶观景。
俯瞰云际山,但见瀑布如注,涓流如丝,百翠丛生,万花盛开,偶有飞鸟飞起,似闻香而动。好一片脚下河山!
国师公不禁感叹:“瀑若龙吟兮扬清绸,润万物而不骄。危立云际兮观花海,俯万民而怀忧。”
庄光说道:“国师公高风,令人佩服。”
国师公看向众人,道:“诸位既来,当赋诗一首。”
陈镜心大步向前,道:“清池凝兮似巧目,翠林绾兮若青丝。江山美兮如佳人,持利剑兮守天下。”
刘秀也不甘示弱:“劲松翠林接云雾,彩蝶金雀觅花语。仕宦当作执金吾,娶妻当得阴丽华。”国师公看了看刘秀,默默点头。
邓禹亦有所感慨:“风抚云海兮云聚云散,水润花田兮花落花开。民处水火兮亦忧亦惧,道心所向兮无怨无悔。”
刘演向前:“倚剑观云澜,江山尽入眼。手持凌云志,号令众河山!”
“铿锵有力,豪气冲天!妙哉!妙哉!”国师公侧目惊叹。
叶惊涛也吟道:“执剑开卷兮江山入画,抚笙传令兮百鸟朝王。江山威澜兮然淡如云烟,功名不求兮知情义无价。”庄光听闻,轻轻点头。
张大顺难得一本正经,道:“山河永固兮亦枯亦荣,苍云长存兮亦聚亦散。风招招兮万物飘摇,唯道法岿然。”
“晴儿,你也来一首吧。”国师公说道。
庄晴缓步向前,娓娓道来:“皎皎之鱼搏逆流,溪上轻凤默随行。无声却是真真语,陪伴已然最长情。水枯鱼竭化青木,百里云端起鸾鸣。凤凰唯栖梧桐枝,长伴君子一世情。”
叶惊涛与庄晴四目相对,深情自明。
“河鱼化木,凤栖梧桐,妙哉,妙哉!两位尊者,该你们了。”
强华说道:“山水溪流美如斯,胜景之下民苦寒。恨无遮天换日力,唯以残躯换心安。”
庄光呵呵一笑:“师弟莫要如此悲观!夏草盈盈扬朝气,冬雪漫漫藏生息。春生秋伐何所叹,来年江山更繁华!”
众人继续俯瞰大地,心中又无限感叹。